走进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国家级苗圃,一片茁壮的刺五加苗在秋阳下挺立。技术人员正手持智能终端,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生长情况。“萌发率和成活率稳定在95%以上,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。”苗圃负责人徐俊彬的话语中透着自豪。
近年来,伊春森工集团积极践行“大食物观”,以道地药材刺五加林下改培为核心,深挖林海资源“富矿”,将“寒地龙药”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胜势,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。

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公司建设苗圃
资源筑基:刺五加规模领跑
经全面普查,伊春森工集团346万公顷的施业区内孕育490种中药材,其中刺五加、林下参、五味子等50余种重点药材熠熠生辉,让这片生态沃土宛如一座巨大的“中药材宝库”。
如何让这些“藏在深闺”的资源变成林下“绿色银行”?伊春森工集团在规模种植、科技赋能、产销对接、品牌建设、产品转化等环节持续发力,逐步实现“寒地龙药”种植标准化、产地道地化、产品优质化。
在“寒地龙药”产业的发展规划中,把刺五加作为“当家品种”,因地制宜推行刺五加林下改培、生态种植、仿野生栽培等模式,截至目前,刺五加改培面积约为90万亩,占林下改培种植总面积的近九成,成为集团“寒地龙药”产业核心支柱的大旗。
各林业局公司立足自身优势,在刺五加种植上各展所长。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成立“黑龙江省道地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”,深化产、学、研合作,推广锯末覆料保湿技术,使刺五加种子萌发率提升30%,苗木成活率达到95%以上,并且不断攻克种植技术难关,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。2025年,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春季刺五加全光种植达到300亩,成为黑龙江省刺五加全光种植基地。
伊春森工汤旺河林业局公司走出一条“仿野生”之路,通过与专业基地合作,引进优质种苗,采用近自然栽培模式。“我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料这些药材,三年生长期内绝不使用化肥农药,从源头保障刺五加品质与产量。”技术员轻抚着叶片说道。
伊春森工友好林业局公司则探索“以林养药、以药促林”立体模式,科学清林疏伐,改良土壤,精准控制栽植密度与深度,运用“带土移栽”技术显著提升幼苗成活率。
产销贯通,实现企农双赢
畅通的销售渠道是产业发展的“生命线”,伊春森工集团积极破局销售渠道,深化产业合作,与黑龙江珍宝岛药业成功对接,为下属林业局公司开辟新销路。
据了解,双方达成高于市场价的野生刺五加茎秆收购协议,短期内累计采收1354吨,实现创收900多万元,伊春森工铁力、上甘岭、桃山、友好等林业局公司采收量均超百吨,成功实现职工致富与企业增收的“双赢”目标。
伊春森工集团还积极利用大型展会平台展示“寒地龙药”优质产品,组织多家林业局公司及合作药企参展,展品涵盖中药材、保健品、中成药等近150个品种。
通过参与行业高峰论坛交流学习,汲取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,有效提升“寒地龙药”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,为产销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创新模式,打造“林药共生”发展样板
以创新模式破解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命题,伊春森工集团创新推动的“林药共生”循环经济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在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公司10万亩森林“大食物观”示范带,创新的“乔灌草”立体种植模式令人瞩目。该模式以上层种植红松、水曲柳等珍贵树种,中层培育刺五加等道地药材,地表栽培灵芝等珍稀菌类,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。2025年,该公司已完成刺五加改培3万亩、林下参种植1000亩的阶段性目标。“这种‘乔灌草’三层结构,单位面积效益是纯林的5倍。每年还能固碳释氧,以林养药、以药促林。”负责人刘少文算起这笔生态账很是满意。
该公司还同步建设冷链仓储与初加工设施,提升林药、林菜附加值。依托种植示范带,与国家林业干部管理学院、东北林业大学建立研学基地,接待学生和游客参观和科普学习3万多人次。
伊春森工双丰林业局公司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和自动驾驶农机装备,运用北斗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准起垄,构建了从种源筛选、育苗、田间管理到采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,作业效率提升300%,推动了传统种植向数字化、精准化转型升级。伊春森工汤旺河、友好等林业局公司全面推广有机种植、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,确保药材道地品质。通过“林药+林果+林菌”的复合经营模式,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,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
精深加工,延伸链条提升价值
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?集团积极布局产品深加工,延伸产业链,各林业局公司交出精彩答卷。
伊春森工双丰林业局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能力50吨的药食同源即食产品加工厂,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,开发刺五加嫩芽、嫩叶等系列产品,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严格质检体系,实现从“资源培育”向“价值提升”的跃升。

筛选刺五加叶制作生态茶
伊春森工新青林业局公司则把“叶子”变成“票子”。充分利用“寒地龙药”资源,成功开发“新松林”系列生态茶,主打产品包括刺五加茶、暴马丁香茶、蒲公英根茶等。2024年总产量3800余斤,实现销售额125万元。
走进生态茶加工车间,浓郁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。经过多道工序,刺五加嫩叶变身“五加红袍”茶。“我们开发的6个系列产品,‘见山五加红袍’‘丁香红茶’‘蒲公英根红茶’成功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,有效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品牌影响力。”负责人王亮说。
未来,伊春森工集团将聚焦规范化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,强化基地建设、深化产业合作,推动“寒地龙药”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效益”转型,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供生动注脚。(通讯员:綦鑫;记者:贾红路;摄影:贾红路)

